1. 主頁
  2. 藝術

電影《沙丘》背后鮮為人知的原住民元素

《沙丘》電影劇照。

電影《沙丘》改編自的文學作品,含有重大原住民元素。

照片:Gracieuseté de Warner

RCI

------------

維倫紐瓦(Denis Villeneuve)執導的《沙丘》第二部廣受好評,但電影改編自的文學作品所含的重大原住民元素,卻鮮為人知。

1965年出版的未來主義小說《沙丘》探討的問題,包括生態問題、自然資源掠奪、以及瀕臨滅絕的古老文化。其實這些也是原住民長期經歷的問題。作者赫伯特(Frank Herbert)早年,就曾在美國太平洋西北部的小塊林地——華盛頓州奧林匹克半島的奎魯特(Quileute)和霍族(Hoh)社區生活。

我們靠海維生,奎魯特族人兼文化總監詹姆(James Jaime)說,我們與環境之間的共生關系,與赫伯特筆下的弗曼人并無二致。

在美國作家赫伯特筆下,名為 沙丘的星球缺乏水,卻盛產香料,是其他星際帝國夢寐以求的資源,他們來到沙丘殖民,損害弗曼人的利益。

我們仍然背負歷史的創傷,又面臨巨大的社會和文化挑戰。住房是社區一大問題,還有青年高失業率,詹姆解釋。

如今原住民語言瀕臨滅絕,社區內只有少數長者會說。

拉普什(La Push)。

拉普什(La Push)族聚了850名奎魯特(Quileute)原住民。

照片:Samuel Beebe, Ecotrust, 2008

根據作家的兒子布萊恩(Brian Herbert)的回憶,其父在上世紀三十年代曾與一位叫印第安亨利(Indian Henry)的人度過一些時光。印第安亨利的真名是亨利·馬丁(Henry Martin),是霍人。

亨利·馬丁是一名漁民,在拉普什(La Push)原住民社區生活。西北大學教授、赫伯特研究專家伊默瓦爾(Daniel Immerwahr)說,在兩年間,印第安亨利向赫伯特傳授了奎魯特和霍族習俗和傳說。

他認為,這種來自原住民的傳統知識交流,對赫伯特產生了重大影響,就像祖先講述魚叉捕鯨的故事那樣,被認為是奎魯特人的一種成年儀式,一如小說中弗里曼人捕捉巨型沙蟲那樣。

伊默瓦爾又指出,少年時期的赫伯特,從印第安亨利那里學到森林求生知識;而《沙丘》中的主角阿特里迪斯(Paul Atreides),被射到干旱的星球后,也在當地人協助下生存。"在赫伯特的作品中,有許多關于白人與當地人交朋友并向他們傳授習俗的故事。"

另一個對赫伯特產生很大影響的人,就是白人出身、被奎魯特人收養的漢森(Howard Hansen)。

奎魯特族人兼文化總監詹姆(James Jaime)。

奎魯特族人兼文化總監詹姆(James Jaime)。

照片:James Jaime

詹姆回憶說,雖然漢森不是奎魯特族人,但他與我們一起在社區中長大。大家叫他Kʷali̓l,即海鷗的意思。他從出生起,就活在長老的傳統中,是第一民族的真正文化寶庫。

詹姆說,漢森也是一位作家,他在回憶錄中描述了西方人對原住民的屠殺。

漢森曾跟赫伯特說,類似的命運可能會降臨整個地球。白人正在吞噬地球,會把整個地球變成沙漠。

《沙丘》電影劇照。

《沙丘》電影劇照。

照片:Warner Bros.

赫伯特之所以選擇 沙丘 為標題,正是因為它讓人聯想到宿命,聯想到地球的命運。
引自 美國西北大學教授伊默瓦爾(Daniel Immerwahr)

尊重環境是赫伯特作品的核心主題之一。歷史學家、科幻小說作家特魯德爾(Jean-Louis Trudel)指出,《沙丘》有明確的生態意識,有大量原住民的內容,其中提到了反對開采資源斗爭、風俗習慣和精神信仰。

現實世界中的拉普什奎魯特人,也面臨著許多風險。越來越嚴重和突如其來的洪水,迫使該區適應氣候變化。整個保護區一年降雨量可達350到380厘米。社區最近在更遠的山上獲得了一塊土地,以保護未來的發展免受水位上升的影響。

詹姆擔心說:只消一場災難性的地震或海嘯,就可以摧毀大半個社區。假如發生海嘯,我們只有九分鐘時間撤離。

奎魯特族人早年捕獵鯨魚。

奎魯特族人早年捕獵鯨魚。

照片:University of Washington

盡管面臨威脅,奎魯特人和霍人仍繼續保持豐富的文化。每年,拉普什都會在海灘上獻上三文魚、歌曲和舞蹈,歡迎從墨西哥向北遷徙到北極的鯨魚。

詹姆指活動在文化承傳上很重要。數百人會聚在一起觀看慶典。年輕人會把食物放在木筏上送入大海,以示敬意。

Radio - Canada, Simon Filiatrault, Ismaël Houdassine, adaptation en chinois par Donna Chan.

頭條